[反诈故事]红包陷阱:六口之家的 “快钱” 噩梦

2025 年夏,NH县的午后被黏腻的热浪裹着,柏油路泛着油光,连窗外的蝉鸣都透着股不耐烦。小葛瘫在客厅的旧沙发上,空调开到 26 度仍觉得闷,指尖机械地划过短视频界面 —— 要么是重复的搞笑段子,要么是夸大其词的带货直播,他随手划走一条又一条,心里还琢磨着月底要交的房租和孩子的奶粉钱。

就在这时,一条带着金色闪光特效的广告突然跳出来,标题像钩子似的勾住了他:“日结 150 元!招聘抢红包专员,不用出门、不用学历,动动手指就能赚钱!” 小葛的手指顿住了,他凑近屏幕反复看了三遍,心跳莫名快了半拍。“不会是骗子吧?” 他嘀咕着,可 “日结”“轻松赚钱” 这几个词像磁石,让他没法轻易划走 —— 毕竟上个月刚失业,家里的开销全靠妻子在超市打工支撑,能多赚点是点。

他犹豫了三分钟,还是点开了广告里的微信联系方式。对方头像是个卡通笑脸,通过好友申请的速度快得惊人,没等小葛发问,就发来一句:“进群就能抢,抢完转指定账户,5% 提成实时到账,多抢多得!” 紧接着,一个名为 “福利红包群 08 组” 的微信群邀请弹了出来。

小葛点进群时,群里正炸开了锅。两百多人的群里,每隔十分钟就有管理员发一个 “拼手气红包”,金额少则几十,多则上百。群成员抢完后,立刻有人在群里晒出转账截图和佣金到账记录:“刚抢 120 元,佣金 6 元到账!”“今天已经赚 80 了,比上班爽!” 小葛攥着手机的手心开始出汗,管理员私聊他发来一个银行卡号,叮嘱道:“抢到红包后马上转这里,备注‘08 组 + 你的昵称’,转完截图发我,佣金立刻给你。”

他深吸一口气,盯着屏幕等下一个红包。当 “恭喜你抢到 86 元” 的提示弹出时,他的心脏 “咚咚” 跳着,手忙脚乱地按提示转账,刚把截图发给管理员,微信就收到了 4.3 元的转账 —— 佣金真的到账了!

那半小时,小葛像着了魔。他眼睛都不敢眨地盯着群消息,手指飞快地抢红包、转账,佣金一笔笔进账:4.3 元、3.8 元、5.2 元…… 不到一个小时,他已经赚了 27 元。看着微信余额里多出来的钱,他兴奋得从沙发上跳起来,连忙拨通妻子的电话:“老婆,我找到个好兼职!抢红包就能赚钱,真的能到账!”

“有钱得一起赚啊!” 挂了电话,小葛的脑子转得飞快。他想起同样没工作的弟弟、在工地打零工的表姐夫,还有几个待业在家的亲戚,立刻把他们一个个拉进群里,还特意在家族群里吆喝:“都来抢!真能赚钱,我刚赚了 27 块!”

亲戚们一开始也半信半疑,但看着小葛实时晒出的佣金截图,很快也动了心。妻子下班回家后,放下包就和小葛一起盯着手机;弟弟甚至把正在写作业的孩子丢在一边,凑过来抢红包;表姐夫一边抢一边咧嘴笑:“这比在工地上搬砖轻松多了!照这样下去,月底就能给家里换台新冰箱,再也不用凑合用那台老掉牙的了!”

那三天,小葛家的客厅总是亮到深夜。一大家子围坐在茶几旁,每人手里攥着一部手机,抢红包的提示音、晒佣金的笑声此起彼伏。没人去想:为什么会有人平白无故发红包?这些红包里的钱到底是哪里来的?管理员从来不说红包的来源,也没人敢问 —— 大家都怕打破这 “天上掉馅饼” 的好事。小葛偶尔会闪过一丝疑虑,但看着每天增加的余额(三天下来,他已经赚了 1200 多元佣金,加上自己凑的 3000 元生活费,打算凑够了给孩子交早教费),那点疑虑很快就被兴奋冲没了。

第四天清晨,天刚蒙蒙亮,小葛就醒了。他第一时间摸过手机,想趁着早上人少多抢点,可点开微信的瞬间,一道红色的警告提示像惊雷似的砸在他眼前:“您的账号因涉嫌违法违规操作,已被临时冻结,相关资金将依法核查。”

小葛的脑子 “嗡” 的一声,一片空白。他反复退出又登录,警告提示始终在屏幕上,他攒下的 1200 多元佣金,连同自己准备给孩子交早教费的 3000 元生活费,全被锁在了里面。“怎么回事?是不是系统出错了?” 他慌了,手忙脚乱地找管理员,却发现对方已经把他拉黑了;他想在群里问,却发现自己早就被移出了群聊 —— 那个热闹了三天的 “福利群”,像从没存在过一样。

“肯定是搞错了!” 小葛急得在客厅里转圈,妻子被他的动静吵醒,刚问了一句 “怎么了”,门外就传来 “咚咚咚” 的敲门声,急促又沉重。

小葛心里一紧,透过猫眼往外看 —— 门外站着两名穿藏蓝色警服的人,胸前的警号在晨光里格外清晰,其中一人手里还拿着一张纸质文件。他的腿瞬间软了,开门时声音都在发抖:“同…… 同志,你们找错人了吧?”

“你是葛某某吗?” 民警亮出证件,手里的传唤证递到他面前,“我们是宁海县公安局反诈中心的,你涉嫌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,请跟我们走一趟接受调查。”

“犯罪?” 小葛的脸 “唰” 地白了,他身后的妻子也尖叫起来:“同志,我们没犯法啊!我们就是在家抢个红包,怎么就犯罪了?” 没等他们辩解,民警已经走进屋,正好撞见赶来 “一起抢红包” 的弟弟和表姐夫 —— 两人手里还攥着手机,看到民警的瞬间,脸上的笑容僵住了。

审讯室里,刺眼的灯光照着小葛的脸。当民警把一叠证据放在他面前时,他才知道自己闯了多大的祸:那些他抢的 “福利红包”,全是诈骗分子冒充 “客服”“公检法”,从老人、学生手里骗来的赃款;他转账的银行卡,是诈骗团伙专门用来 “洗白” 赃款的 “跑分账户”,早已被警方盯上半个多月。“你们以为是在赚轻松钱,其实是在帮诈骗分子转移赃款。” 民警的声音平静却有分量,“根据《刑法》第三百一十二条,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,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,还要处罚金。”

“七年?” 小葛瘫在椅子上,眼泪突然涌了出来。他想起三天前自己还在嘲笑群里发 “高价回收银行卡” 的人 “傻”,觉得 “卖卡犯法”,却没意识到自己抢红包转账的行为,和卖卡的人没什么区别 —— 都是在给诈骗分子当 “帮凶”。

在看守所的日子里,小葛每天都对着铁窗发呆。隔着探视玻璃看到妻子哭红的眼睛、听到孩子喊 “爸爸什么时候回家” 时,他恨不得抽自己两巴掌。民警给他看了更多案例:邻县有个大学生,帮人扫码领奶茶,结果成了诈骗 APP 的 “引流工具”,涉案金额达 50 万元,本该毕业找工作的年纪,却要面临牢狱之灾;还有个大叔,出租自己的银行卡赚了 200 元,没想到成了诈骗团伙转移养老钱的 “通道”,最后不仅退赔了全部赃款,还被判了一年缓刑……

“不是只有拿着刀抢劫、拿着话术骗人的才是罪犯。” 民警的话一次次在他耳边回响,“帮骗子递工具、转赃款、引客源,哪怕只赚了几块钱,只要参与了,就是犯罪。” 小葛终于明白,那些看似轻松的 “快钱”,从来都不是天上掉的馅饼,而是裹着糖衣的毒药 —— 你以为占了小便宜,其实早已掉进了违法的深渊,代价是自由、家庭,还有一辈子都洗不掉的污点。

如今,小葛和妻子、弟弟、表姐夫等六人的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。他们的故事被NH县公安局作为反诈警示案例,在社区、学校、企业里传播。办案民警在宣讲时总会说:“这家人不是坏,是贪 —— 贪那点‘轻松钱’,贪那点‘小便宜’,结果把自己送进了看守所。”

警方再次郑重提醒:当你遇到 “低门槛、高报酬”“不用付出就能赚钱” 的兼职时,一定要停下来多问自己三个问题:

  1.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为什么这么好的事会落在我头上?
  2. 对方有正规公司、合法资质吗?为什么需要陌生人帮忙做事?
  3. 我赚的这笔钱,会不会是别人被骗的救命钱、养老钱、学费?

记住反诈 “六不一要” 原则:不轻信陌生人的诱惑、不向陌生账户汇款、不透露银行卡密码和验证码、不随意扫描不明二维码、不点击可疑链接、不接听转接的 “公检法” 电话;万一发现自己可能涉嫌违法或被骗,一定要第一时间报警,争取从轻处理的机会。

毕竟,世上从来没有免费的红包,那些让你心动的 “快钱” 背后,全是等着吞噬你人生的陷阱。

@根据时事创作改编,如有错误以实际案件为准

已有1条评论

  1. 小葛说道:

    不熟悉的群不要随便进。

小葛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